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 作者:李子勛
守護這個詞有什么樣的涵義呢?比如對疆界、領(lǐng)地、私屬財產(chǎn)、身體、信仰……的保衛(wèi),不允許未經(jīng)允許的人、生命、思想、文化、物體進入。這些東西看起來都有一個客觀的,看得見的,可通曉的存在。那么愛情算一種存在嗎?愛情有一種對所有人都通曉的模式嗎?如果沒有,又如何守護呢?
假定愛情是兩個人因相識、相愛、相依戀而產(chǎn)生的一種情愫,那么一方離開,或身在曹營心在漢,另一方能守護什么?也許是身體的一種依戀?也許是一種因愛而美麗的內(nèi)心境界?抑或是守護著一種心身的完整感?如果愛情是一個人的,你愛的那個人其實是自己的某一部分,你把可愛的東西投注在那個人身上。那么感覺愛就愛著,誰又能偷走它?又何需守護?
兩種不同的自我態(tài)度可能給愛情帶來不同的理解:1.人是因為被愛而可愛,因為世界美好才去珍惜。2.人是因為愛自己才會愛別人,珍惜自己才會珍惜世界。前者,你失去了愛情就失去了大部分生命的意義,那么你需要守護的是因愛而產(chǎn)生的對自己的溫暖。后者,你失去了對方的愛會因此失去對自己的愛嗎?
人終生都要守護的愛情,難道不是無條件的愛與接納自己?!當靈魂之杯被自愛盛滿,溢出來給予別人的才會是甜蜜無私的愛情。
另一方面,守護愛情還是守護生殖或性的權(quán)利也是要弄明白的。在大自然界,守護異性是雄性天賦的本能,盡可能地獲取生殖與交配權(quán),是物種生生不息中最神圣、最宏大、最終極的目的。如果把標題改為守護我們的性愛權(quán)力就好理解多了,但新的問題又來了,男人與女人誰是誰的一畝三分地呢,誰守護誰,誰被守護呢?
在生物學上,雄性動物有明顯的泛愛性,幾乎要試探每一個遇到的雌性有無與它交配的可能。雌性在交配上是具有選擇的,只跟自己喜歡的、健康的、有能力的雄性親近。那么,人類是否也如此呢?盡管文明發(fā)展已經(jīng)兩千年,男人在性愛上仍舊具有較大的隨意性,面對每一個愿意被他親近的女性,大都會產(chǎn)生荷爾蒙分泌。女性則不然,哪怕她愿意的人接近她,大多數(shù)情況下也寧愿保持一種屬于自己的曖昧感覺,不去逾越雷池。如果真是這樣,守護愛情會不會算是一個屬于女性的話題呢?情愛倫理、道德、婚姻約束是不是女人的幫手,不讓喜歡的那個男人偷了腥后輕而易舉的溜之大吉?如果真是這樣,那么我們是在守護愛情還是守護愛情的道德觀?
生物進化中生命的原初并沒有雄性,繁殖是互相利用同種生命體間分泌出生殖因子,這些生殖因子后來成為一個獨立的、相對較小的自在生命體,從此才有了雄性這個東西。我的書桌前有一個圣母瑪麗亞裸體的雕像,美麗無比的瑪麗亞是處子之身,沒有俗人的浸染就懷了孕,有了偉大的圣子——真神耶穌的誕生。那么,瑪麗亞需要守護愛情嗎?與誰的愛情呢,對上帝的愛算不算人間那種世俗之愛?
其實,愛情有一個心理構(gòu)成,生命都來自一個身體——母親。與母親分離的時候,我們品嘗著恐懼、孤獨、不完整感、不安全感,于是我們發(fā)展關(guān)系依戀來控制分離。成長的過程是無意識運用隔離、潛抑來遺忘分離體驗的過程。情愛喚醒了嬰兒那種沉迷于共生的感受,愛人的懷抱讓我們回到原初母親的身體,感覺到完整、溫馨、安全、有價值感。被擁有才是愛情神秘的真諦,靈魂是孤獨的,被擁有才會逃離孤單的感覺。守護愛情,守護的是愿意擁有我們的“母體”,而這個“母體”是誰,只能是我們自己。